活動與課程花絮

課程花絮

進行心理治療時,如果個案感覺憂鬱焦慮,或是思緒紛亂的時候,治療師可能會帶領個案進行正念練習,來協助個案平穩身心、回到當下,也透過這些練習來學習情緒調節技巧,而不會陷入鑽牛角尖的思緒當中。然而,個案做完練習之後,不見得能夠立刻體悟正念練習的核心重點。因此治療師在帶領練習過後,會透過探詢來協助個案探索經驗,並把練習收獲連結回正念練習的核心重點上。探詢對於正念是如此重要,台灣臨床正念學會因此邀請常務理事胡慧芳醫師,帶領學員學習如何探詢,並透過實際演練來深化學習。

在今日的講座中,邀請到台灣臨床正念學會的姚怡君醫師,為我們帶來了一場深入淺出的講座。姚醫師以慢性疼痛為核心議題,從疼痛的生理、心理層面談到正念減壓(MBSR)的學理,並分享華人正念減壓中心團隊與台北榮總合作,開辦給慢性疼痛患者的正念減壓團體之經驗,為參與者帶來全新的視角。

減重,對多數人來說並不僅僅是控制熱量的數字遊戲,而是一場身心交融的挑戰。本次的課程,請到亞洲首位「正念飲食覺知訓練」師資-顏佐樺醫師,為我們深入探討減重困難的原因,並且探索透過正念飲食,幫助學員從「過度節制」與「過度放縱」的拉扯中找到平衡。

過去一陣子很流行的一句話:「逃避可恥但有用」。 在臨床經驗中常看到,逃避創傷經驗是創傷個案多會出現的狀況。對於個案而言,去回憶、談及創傷經驗就像是在傷口撒鹽般、是痛苦的,使用逃避策略可以讓自己免於陷入創傷的痛苦之中,因此臨床工作者以理解、安全且溫柔的方式協助個案處理創傷經驗是很重要的。在這次的讀書會中,游芙雅臨床心理師介紹了正念在創傷治療中的角色並如何運用正念及身體經驗創傷療法(somatic experiencing)做介入。

本次讀書會由譚心理師結合了《Mindfulness and Psychotherapy》以及《渴求的心靈》兩本書,並融合國衛院整合式成癮治療訓練的經驗,深入淺出地解釋成癮的機轉與正念所提供的幫助。

在這次由成功大學心理學系林君昱教授主講的精彩講座中,我們深入探討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拖延」行為,並結合了正念的理論與應用,探討如何有效應對拖延所帶來的心理困擾。此次講座特別分享了林教授多年來在大學部開設「拖延心理學」課程的教學經驗,並舉例了相關研究,讓聽眾獲益良多

本年度的正念臨床應用讀書會進入了第三場-「正念與疼痛」。我們邀請到具有多年推動正念於運動領域的專家,陳建鴻醫師前來分享。陳醫師為台灣臨床正念學會的常務理事,也在正念運動領域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本次的分享特別關注如何將正念應用於疼痛的管理,從而減輕個體的身心痛苦。

不知道你對「焦慮」有什麼想法和感受呢?應該多數人都不太喜歡經驗「焦慮」。想像如果幾天後要上台報告,一想到報告可能還沒準備好、不知道會被提問什麼問題、自己可能會表現不好、被責罵等狀況,這些都讓自己感到好焦慮、頭痛、失眠、甚至好想逃跑、不想面對呀……可是焦慮真的完全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