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正念運用於飲食疾患

2024-10-31

撰文者:台灣臨床正念學會 秘書長 陳冠儒心理師

正念飲食覺知-課堂側記

減重,對多數人來說並不僅僅是控制熱量的數字遊戲,而是一場身心交融的挑戰。本次的課程,請到亞洲首位「正念飲食覺知訓練」師資-顏佐樺醫師,為我們深入探討減重困難的原因,並且探索透過正念飲食,幫助學員從「過度節制」與「過度放縱」的拉扯中找到平衡。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有47%的時間處於自動化狀態,且每天面對多達200種食物相關選擇的念頭,這些因素都影響著我們的飲食習慣,導致「盲目飲食」(Mindless Eating)的現象。透過本堂講座,顏醫師協助大家重新連結自身的飢餓與飽足訊號,學會辨識環境中的進食誘因,並建立正念的飲食態度。

為何減重如此困難?

減重不僅僅是生理的改變,更多時候,往往涉及到深層的心理因素和生活習慣。許多人在嘗試減重時,往往陷入「過度節制」和「過度放縱」的循環,讓自己被綑綁在嚴格的飲食規範裡,但當壓力累積或是控制失效時,又會陷入暴食或放縱進食的狀態中。這樣的循環,讓人難以建立穩定的飲食模式,反而容易引發失控的情緒性進食,加劇對食物的依賴和焦慮。

顏醫師指出,減重不僅需要生理的飽足感,還需要能夠滿足心理層面的需求。例如,食物應該是既能夠提供營養,也能帶來心理上的舒適。若忽略了後者,僅靠意志力去控制飲食,往往難以持久。他強調,正念飲食覺知提供了不同於傳統減重方式的觀點,也幫助學員重新理解自身的進食需求和慾望。

傳統減重方式的優缺點

講座裡,顏醫師分析了傳統減重方式的優缺點,讓聽眾了解這些方法如何影響我們的飲食行為。

優點:

  1. 提供有結構的飲食方案:傳統減重計畫多半會提供詳細的飲食安排,幫助人們建立有系統的飲食規律。
  2. 健康飲食的知識:許多計畫會指導參加者學習基本的營養知識,例如食物的營養成分、熱量等,提升對健康飲食的理解。
  3. 改善盲目飲食習慣:透過飲食紀錄或飲食規劃,幫助學員減少不自覺的飲食行為。

缺點:

  1. 過度節制:傳統減重方式常將食物分為「好食物」與「壞食物」,可能導致過度的剝奪感,讓人難以享受飲食。
  2. 無法持久:過度嚴格的飲食計畫難以長期執行,容易在放鬆戒備後暴飲暴食。
  3. 缺乏平衡觀念:僅僅透過外在的飲食規則,無法引導人們在身心層面建立平衡的飲食態度,進而難以真正改善飲食習慣。

正念飲食:從覺察中找回平衡

不同於傳統的減重方式,正念飲食覺知課程著重於透過「覺察」來幫助學員認識自我、接納當下的感受,並從根本上改變飲食態度。顏醫師指出,許多時候人們在進食時處於「自動化」狀態,忽略了身體的訊號,或是過度受外在進食誘因的影響,導致盲目飲食。例如,當看到美食節目、朋友邀約或是店家優惠時,容易受到誘惑而進食,甚至是在不感到飢餓的情況下。

課程中,顏醫師帶領學員學區分飢餓的不同層次(腹部飽足感、味覺飽足感、身體飽足感),並透過「飢餓感分數」來評估自身的生理飢餓程度。例如,當感到輕微飢餓時便開始進食,而不等到飢餓感達到極度強烈。這樣的練習能夠幫助學員在進食前先評估自身的身體需求,避免在過度飢餓的情況下進食過量。

重建飲食的覺察力,以正念飲食覺知找到飲食的平衡

顏醫師強調,許多時候我們的飲食行為受到外部與內部進食誘因的驅使,而這些誘因往往不符合身體的真實需求。例如,在壓力大的時候,我們往往渴望甜食或高鹹度的食物,或是無聊時習慣性地拿起零食。透過正念飲食,學員可以覺察到這些誘因的影響,進而學會在進食時問自己:「我是真的飢餓嗎?還是情緒的驅使?」

透過顏醫師的正念飲食覺知課程,學員不僅重新認識到飢餓與飽足的訊號、基本的營養認識,也學會在面對食物時找到身心的平衡。正如顏醫師在課堂結語中所說:「飲食不僅僅是為了生存,而是要在滿足生理需求的同時,也能夠在心靈上找到平靜。」

本次的講座提醒我們,飲食不該是過度節制或放縱的拉鋸,而是一種自我關愛的行為。透過正念的覺察,我們能在每次進食時體驗真實的飽足感,找到內在的平衡與滿足,走出對飲食的控制,從而讓身心在飲食的旅程中獲得真正的和諧。